您好!欢迎来到恒昌惠诚!

恒昌惠诚,恒以致远昌盛中华
首 页
发展历程
合作伙伴
恒昌利通 恒昌众鼎
行业资讯
关于惠诚
公司介绍 企业文化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课堂 > 行业资讯 > 行业风险剧增 P2P平台转担保

行业风险剧增 P2P平台转担保

作者:恒昌小编

时间:2013-07-31 16:59:27

浏览量:1247

来源:恒昌官网

摘要:由于国内征信体系尚未成型,现征信体系成P2P行业发展瓶颈,导致行业风险剧增,另外,监管层的缺失,可能导致P2P转担保公司,但是P2P一旦成为担保公司,会产生两个问题。即P2P的担保能力能有多少?P2P公司如何构建风险控制体系?所以强烈呼吁监管层的监管,监管成为P2P行业当务之急。



 
近年,随着金融脱媒大潮的滚滚而来,各类金融创新公司开始崭露头角,与私募基金、第三方支付等行业发展初期的际遇类似,P2P平台也在诸多争议中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P2P平台的迅速崛起与问题重重让它成为2013年金融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也让人们对其发展突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P2P借贷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中文翻译为“人人贷”。P2P借贷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实现自助式借款;借出者根据借款人发布的信息,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贷。

  国内P2P平台公司出现时间与国外相差不远,近年呈现迅速增长势头。2006年,国内第一家P2P平台公司成立,随后,出现了部分规模较大的公司。据调查,中国注册登记为担保、金融咨询等从事民间借贷中介业务的公司有上万家,但其中比较规范和成功从事P2P业务的却为数不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尤其是进入2009年下半年开始,网络融资业务增长迅速,到2010年,一批P2P借款平台趁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2011年以来,随着恒昌等一批新平台的上线,中国的P2P借款平台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活跃的借款平台已超过300家,而去年整个P2P行业的成交量高达200-500亿元,无论从机构数量还是交易金额来看,国内的借款行业都可谓初具规模。

P2P行业风险剧增,征信体系成发展瓶颈

  随着P2P机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张,暴露风险的公司日益增多,从2011年开始至少有十多家网络贷款平台陆续出现了问题。2013年4月初“众贷网”上线仅一个月就宣告倒闭,类似事件还有:2012年6月,P2P网站淘金贷突然无法登陆,负责人失去联系,其在第三方支付账户的钱全部被提走,损失数额在100万以上。

  与国外成熟P2P的发展状况相比,现阶段中国P2P模式还存在很多致命缺陷,突出表现在风险防控方面。特别是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成型,使得严重依赖其生存的P2P企业举步维艰。同时,对P2P行业进行规范与监管的法律政策也迟迟未出台,P2P企业的业务创新承担了巨大政策风险。

  P2P在美国的发展和中国一个很大区别在于,美国有一个较成熟的征信体系。每个美国公民在信用局都有自己的信用分数。大到买房买车、申请信用卡,小到签发个人支票、购买保险,美国人在社会上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几乎都要用到这个分数。这是一只看不见的眼在盯着每一个美国人,监督他们要诚实守信,否则将寸步难行。

  而国内多数P2P机构照搬国外经验,完全依赖对借款人提交的信息进行线上信用审核,然而中国整体信用体系与诚信约束机制欠缺,诸如借款用途、借款人身份、工作收入等信息无法得到完善的查证,因此借款人有很强的欺诈动机,所提交的信息与数据的真实性完全无法得到保障。不仅欺诈成本较低,借款人的违约成本同样很低。国外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借款人不敢轻易违约,因为征信系统较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全部联网公开,一旦借款人在业务中违约,不良信用记录会被所有金融机构共享,包括商业银行、证券机构在内的所有金融中介都会下调其信用评级,该借款人再也无法顺利地从其他金融机构获取信用支持。然而国内的信用信息尚未实现联网公开共享,因此借款人通过自己的信用交易行为“生产”的信用记录,仅仅使得为其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有制约其行为的依据,而脱离了这个体系之后,该借款人完全可以再创造新的信用记录,不受以前违约行为的影响。

监管缺失,P2P行业变身担保

  我国最早的一批P2P,都是从搭建交易平台入手的,但是发展到后来,随着越来越多资本涌入到这个行业里,竞争开始加剧,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到自己平台上来,各个P2P都逐渐开始介入平台交易之中,介入方式主要就是对投资人的资金承诺保障本金,部分P2P甚至承诺保障利息。

  这种行为是市场恶性竞争的结果,这个结果从根本上使得中国的P2P很难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共中介平台,因为他把自身信用放入其中,很多出资人更多依赖平台信用进行放款,导致P2P从原先的撮合匹配借贷双方交易直接演变成了“影子银行”,P2P在里面扮演的是两个角色,第一是吸储,平台给予保障,第二是放贷。这两个角色合一,其实就是银行在做的事情,但是却又不受到和银行一样的严格监管,就使得风险急剧放大。

  加入自身信用的P2P模式,P2P的盈利模式由原先的无风险服务性收入,直接变为有风险的担保收入。P2P实际上成为了担保公司,公司的盈亏平衡取决于坏账率和担保收入。如果坏账率和担保收入,企业亏损,反之则企业盈利。

P2P一旦成为担保公司,会产生两个问题。
 
1、P2P的担保能力能有多少?
 
根据国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相关管理办法,一般是不超过注册资本的4倍,而银行对公司借款的担保人的要求更苛刻,一般是不超过净资产的50%。那么也就是说,一家P2P注册资本1000万的公司,理论上,他最大可担保金额也就是4000万。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一家P2P,在这种模式下,要不断扩大业务,就需要不断提高注册资本。否则担保就毫无意义。

2、P2P公司如何构建风险控制体系?

  如果是原先点对点的直接融资模式,P2P的核心是构建有效的交易平台,让出资人和借款人自愿资金匹配,对风控能力更多体现在设计借款框架结构层面,P2P公司本身是不承担单笔交易风险的。但是一旦加入信用成为担保业态,P2P的核心点就直接转化为了单笔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这个就让P2P公司的风控能力成为了投资人的主要考量点,而忽略了对本来的标的物的关注和审查。

  事实上,担保的生存难度要远远超过其他金融业态,担保公司所需要的金融综合能力非常高,担保公司相对于出资人而言,要承担更高风险,收益却相对较低,为了控制担保风险,在业务上就不得不加大风险控制,需要培养很好的风险调查人员,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资信审核,这种成本其实相对于纯P2P平台而言,是几何级数的抬高。不但抬高了难度,其实某个程度上,也限制了规模,因为规模的增加,其实风险也是同等程度的提高。

  另外,从坏账率的现实情况来看,担保业态下的P2P生存难度也很高。国外的现实情况来看,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Prosper贷款平均违约率30%,而另外一个P2P平台——Lending Club,违约率约24%。所以,如果P2P进入担保的话,这个违约率是根本是平台公司无法承受的坏账率。这种现实情况下,谈盈利基本不太可能。

  现在许多P2P公司在一些债权到期无法收回情况下,为了规避代偿问题,都会设定虚假标的物套取资金,用来归还投资人的利息,相当于不断借新钱还旧债,在缺乏有效监管情况下,这种方式在P2P领域非常普遍,使得这个行业不但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反而不断聚集风险。

P2P行业监管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国内尚缺乏专门对P2P行业进行监管的专门法律,因此,P2P的发展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知名P2P机构的破冰都是依赖政策的“网开一面”。在这种环境下,存在着不合规的风险,P2P行业显得举步维艰。政策监管上的不明朗造成了两大严重后果:一是P2P机构难以得到业界的认可与支持,无法获得外部融资;二是机构依靠自身力量缓慢发展,缺乏规范与引导,很可能走上非良性发展的歧路。中国现有P2P机构向理财业务发展的态势存在严重问题:P2P机构并没有理财资质。一旦监管收紧,理财式中介P2P将被迫放弃原有业务寻求转型,这无疑将令原有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

  在我国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和开放的背景下,P2P网络借贷是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一个代表,也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的一项创新实践,取得今天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P2P模式的未来发展依赖于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信用体系的健全,同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也必不可少。

  金融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果在一开始不能有效识别,随着风险不断的积累,等到风险爆发的时候,往往都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这个风险其实是经营以外的风险,任何不公开的,非阳光下的金融,其实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P2P信贷可持续成长的基础在于严格、成熟的风险控制机制,如果能够通过技术与创新解决风险控制和投资人权益保护方面的短板,P2P行业将会在未来迎来巨大的发展,成为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关键词标签: 风险 P2P 担保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