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四大“痛点”
摘要:近年来,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农村金融问题解决提供了可行方案,给农村新一轮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向三农延伸。
近年来,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农村金融问题解决提供了可行方案,给农村新一轮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向三农延伸。但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基础薄弱、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信用体系基础缺乏、坏账率高发等风险因素,严重阻碍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首先,农村金融市场基础薄弱。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但面临的问题是产品如何对接文化素养不高、财富管理意思较低的农村居民。加上老龄化加剧,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促使农村空心化程度持续加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现阶段村镇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宽带和电脑的普及率均不足30%,绝大多数的农村军民缺乏互联网只是和利用互联网的意识,使得市场推广困难重重。
第三,缺乏信用体系基础。我国农村金融基础发展非常不全面,主要以传统的银行存款、取款为主,保险、基金等财富管理鼓舞较少,没有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互联网金融面对缺乏信用体系基础的农村市场,虽然可以快速刺激市场需求,但是缺少信用体系作支撑,快速发展等于快速死亡。
第四,坏账率高发风险。虽然互联网金融公司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和大数据风控,收集各类数据,对“三农”客户、小微企业、个人等发放信用额度,但是坏账率依然高企,成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发展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