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资金紧张 P2P平台发力
摘要:国内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来源局限性很大,这种“只贷不存”的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运作的持续性。网络P2P金融信息平台的出现,为解决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小贷公司无钱可贷
今年以来,央行六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1.5%的历史最高点。信贷一再紧缩,使得原本就不受银行青睐的中小企业在新一轮的融资风暴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小企业正经历寒冬。业界认为,今年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比2008年更甚,沉浮30年的中小企业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此番危机中,中小企业已经难以从常规融资渠道如城市、农村小型商业银行获得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得不纷纷转向民间借贷市场。
调查显示,近期民间借贷笔数明显上涨,同比2010年涨幅约25%。虽然民间小额贷款公司利息比银行高出不少,但是,上海、温州等地的小额贷款公司纷纷表示,“公司已经没钱可贷了”。
业内相关人士分析,国内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来源局限性很大,这种“只贷不存”的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运作的持续性。上海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的大部分资金已经贷出去了,接下来只能严把审核,减缓放款速度,不然公司就要歇业了”。
高利贷风险不容小觑
除了正规的小额贷款公司业务量剧增外,近期民间高利贷市场也火爆异常,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
高额的利息使得民间资本趋之若鹜,面临困境的企业主无奈寻求体制外资金的支持,供需双方意向都相当强烈,因此高利贷虽一直遭受严厉打击,却依然屡禁不绝。
然而,寻求高利贷支持无异于饮鸩止渴。调查显示,在中国中小企业聚集地温州,高利贷利率水平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有的甚至高达月息15分,即年利率180%。事实上,以中小企业平均10%的利润水平,根本无法支撑20%以上的高利贷。温州三旗集团、江南皮革、波特曼等知名企业深陷高利贷困境而倒闭的事实一再警示众人,一旦高利贷张开血盆大口,企业势必难逃崩盘的一天。
创新P2P金融信息平台发力
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认为,目前中小企业过多依赖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高利贷等传统融资方式,拓宽视野尝试新的融资渠道,或可以柳暗花明。网络P2P金融信息平台的出现,为解决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P2P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它开辟了一种民间互助的直接融资模式,是金融创新的典型范例。国内P2P平台借鉴了国外P2P借贷的模式,不吸储,不放贷,旨在为借贷双方提供包括调剂资金供需、甄别信用状况等服务。
一家网站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公司分别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约4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了10万到100万不等的贷款资金。公司负责人表示,与国外P2P平台以个人借贷为主不同,在信用卡泛滥的中国,他们的贷款客户主要是中小企业主。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与金融体系不匹配,一方面,大量民间资本徘徊在正规金融体制的大门外,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难以寻求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渠道。而P2P金融信息平台,就是旨在调剂将这两方面需求,将民间资本引导入实体经济领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