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的未来需思考哪些方面?
摘要:P2P网贷平台自2007年引入中国,近两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面对P2P行业的未来,需要思考哪些问题呢?怎么才可以使行业尽快的走向阳关,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在逻辑上,P2P网贷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贷款人在平台发放贷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贷款人放贷的行为。
近期,P2P行业发生很多事情。说明网贷行业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不过,我们仍然需要看好P2P行业的发展,毕竟P2P解决了众多中小微企业或者个人无法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难题,而且,随着行业的继续改革和创新,互联网平台金融脱媒的集群效应、长尾效应的优势都将逐渐体现出来。
那么,在未来,我们需要思考哪些方面?
而开展自融业务,更加会使得平台的认可度大大下降,并且会带来更多的风险,作为P2P网贷平台的公司,应该做好自律,把控好风险。
二、完善行业征信体系,降低系统风险
投资人最关注的仍旧是贷款人的资信。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体制仍待完善,并不健全。央行对P2P行业开放征信系统,短时期内恐怕难以实现。而行业各平台内,对其数据多数十分珍视,也不肯轻易对外共享,使得平台坏账率上升,抬高系统性风险。
三、整合线上线下,降低坏账率
理想状态的P2P网贷,应该是纯线上的交易行为,认证、投资、审核、放贷、回款等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但理想总归是理想,对现阶段的市场环境,并不适合。事实上,线上做营销收款,进行资金聚集,更能发挥互联网的集群效应和长尾效应。线下做审核放款,有利于对贷款方资质、偿债能力和款项用途的认定,也有利于对债务的管理和追偿。
以现有数据来看,线下的运营模式坏账率大约在1%左右,而线上的运营模式的坏账率不低于5%。虽然表面上看线下模式的人力、时间成本相对更高,但是考虑到绝大多数平台实行本金保障条款,以及越发积聚的规模效应,实际上损失更少,成本更低。另外,线下模式能够便利的培育人才,完善系统,进行市场拓展。落地,是中国P2P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落地化的风控,平台的系统风险或许将时刻爆发。
四、调整模式, 不断优化创新
P2P模式之争主要存在于传统的P2P模式和新兴的债权转让模式之间。因为专业放贷人与平台的高度角色重合,对债权转让模式的质疑就从未停止过。质疑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贷款方信息不透明;其二,资金有被挪用的风险。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要不碰触“非法集资”的红线,模式之争实无必要。为何?就以传统P2P业务看来,同样的,贷款方的资质也是通过平台来认证和审核的,投资人也不能把控。并且,自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停止与网贷平台的合作,就可知道,P2P平台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动用流转资金。
只要合理合法,市场接受,投资人认可,加强风险和管理,那就是成功的模式。平台关键是要把控好业务链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行业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会产生更多更好的模式,诸如引入基金做债权证券化、涉入行业做专项产业融资等等,有创新才有发展。
五、电商与网贷的结合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的产生,最终服务的仍旧是商业本身。P2P平台理想的状态是成为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买卖的商品是“贷款”或者“债权”。既然P2P网贷是基于互联网而兴起的金融服务模式,那么,也应该为电子商务来服务。
未来,随着金融脱媒的演化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P2P行业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当然,无论如何发展,P2P网贷平台的公信力是关键,只有做好公信力,才能伴随整个金融行业一起前进,P2P网贷才能更好的走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