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变革趋势介绍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伍聪表示国内互联网金融支付变革将朝着支付媒介去现钞化、支付终端去PC化、支付机构去银行化、支付环节去时点化四个方向发展,且该趋势或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下一步最重要的变革与创新。
趋势一:支付媒介去现钞化
支付媒介去现钞化主要表现在电子货币的产生,电子货币一方面将支付媒介的成本降低推到了极致,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将支付媒介虚拟化,使得支付脱离了实物的转移。以电子货币为媒介的支付,仅仅通过账户额度的变更就可以完成,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传输、处理、存储的过程。从现钞货币时代进入电子货币时代,即支付媒介完成去现钞化,为连续支付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趋势二:支付机构去银行化
支付机构去银行化主要表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产生,因第三方支付机构具备商业银行存借款的基本职能,并能够独立地为客户提供各类资金支付和结算服务,其虚拟账户的储值、支付、结算等已与银行账户功能十分接近,这使得客户的整个支付行为可以脱离于银行体系进行。目前,支付机构去银行化现象已明,但支付机构信用记录和信用担保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
趋势三:支付终端去PC化
支付终端去PC化主要指移动支付的产生,移动支付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来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移动支付存在的基础是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性、实时性、快捷性是其最大的特色。随着移动终端普及率的提高,在未来,移动支付完全有可能替代现金和银行卡,被人们在商品劳务交易和债权债务清偿中普遍接受,成为电子货币形态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趋势四:支付环节去时点化
支付环节去时点化也称之为连续支付,连续支付对于过程性服务和复杂交易的支付优势,将使其成为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下一步最重要的变革与创新。实现连续收费将在经济活动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另外,连续支付与移动支付相结合即移动连续支付,又将为用户生活提供更多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