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已从疯狂膨胀期过渡到理性调整期
9月26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年(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根据报告,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迅猛,2016上半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发生的投融资案例共计174起,融资金额约610亿元人民币。在投资总额方面,2016上半年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投融资规模增长达337%以上,并以达到2015全年度互联网金融市场投融资总额944亿元的64.61%,单笔投融资额上升明显。
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暴涨
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62011亿元,同比2015年第一季度增加近3倍。2016年第二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交易规模达93400亿元,环比增长51%。报告同时指出,未来支付无卡化是趋势,场景和入口成为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
P2P已从疯狂膨胀期过渡到理性调整期
根据报告,2016年6月P2P综合收益率为10.38%,预测未来收益率不会超过10%。对于P2P行业综合收益率的下滑,业界普遍认为这是P2P行业从畸形高利率到理性发展的最佳体现,P2P产品收益率回归理性已是大势所趋。报告指出,P2P行业已从疯狂膨胀期过渡到理性调整期。国内P2P行业发展呈现五大发展趋势:一、银行介入——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渠道被取消;二、平台转型——深耕专业市场,垂直细分替代包揽模式;三、优胜劣汰——借助监管与市场之手淘汰大部分平台;四、产业集群——以P2P业务为中心,形成上下游配套协作产业;五、监管完善——监管思路、方向明确,拒绝暗箱操作。
征信市场潜力巨大
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个人征信行业潜在市场规模为1103亿元,至2015年已达1623.6亿元,五年时间,中国个人征信行业潜在市场规模增长率达47.2%;2010年实际市场规模为95.8亿元,2015年达到151.4亿元,五年时间增长率达58.04%。报告指出,中国个人征信行业市场渗透率及实际市场规模增长率也在逐年上升,可以看出征信市场潜力巨大,规模亟待扩张。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报告还从数据、趋势、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银行、众筹、在线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行业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