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达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超300款
摘要: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日益暴露,今年前7个月有超过300款理财产品未达预期收益的消息成为市场热议话题。与此同时,广东银监局还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应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共有24612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在16885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共计524款产品到期收益率达到6.00%及以上,其中18款产品到期收益率在10.00%(含)以上。
不过,高收益的同时也蕴藏着兑付风险,因未达预期收益或亏损事件引发的理财纠纷屡屡出现。来自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共有26773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其中12707款理财产品缺少收益资料,占比达47.46%。除尚未披露收益情况的产品外,共有334款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未达到产品发行时的预期收益率,占期内到期的全部银行理财产品总数的比重为1.25%。
针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日益显现的现象,广东银监局近日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应帮助消费者做好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基本动作,包括3个方面:银行应帮助消费者了解自己、了解产品,以及了解消费者适度匹配,帮助消费者认真完成产品适合度评估,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等销售文件,并让消费者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一、强调理财产品“五个不等于”,即银行理财不等于储蓄存款,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口头宣传不等于合同约定,别人说好不等于适合自己,投资理财不等于投机发财。
二、强调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的区别。理财产品是以商业银行为发行主体,商业银行承担产品设计、投资管理、销售等职能;银行代销的金融产品由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产品设计、投资及管理,商业银行仅承担销售职能。
三、强调“买者自负”的原则,即投资者可从购买行为中获得利益,同时也要自己承担购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