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八折贷款利率银行还能赚钱吗?
摘要:贷款利率下限放开还没满月,一家单位从银行获得了年利率3.5%的贷款。如果以目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计,这家单位获得的贷款利率仅略高于五八折,那么银行还能赚钱吗?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上周五发微博称,他近期在杭州调研时了解到,浙江有一家单位从银行获得了年利率3.5%的贷款。如果以目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计,这家单位获得的贷款利率仅略高于五八折,大幅低于一个月前央行未放开利率管制时的七折下限。同样,3.5%的贷款利率也仅比1年期3%的定存利率高50个基点,倘若以时下收益率普遍超过4%的银行理财产品来衡量银行真实的存款成本,那么这笔贷款毫无疑问无钱可赚。
解释这笔贷款的唯一理由,只能是银行从这家单位得到了更多。不过即便如此,贷款利率下限放开的影响显现得如此之快还是让人心惊胆战。因为竞争会让消息不胫而走,最终博弈的结果将是一整轮贷款的重新定价,资质类似的客户一定会要求同等的待遇。而要留住这些客户,银行就必须给出足够多的诚意——跳楼价、甩卖价等零售界常见的价格战手段,只怕很快就会在对优质客户的争夺中蔓延开来。
这么做的结果,是资金的价格很快会出现分层。风险更低的客户,会享受更低的融资成本。从目前的市场现实来说,国企、地方政府、大型私企等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优质客户将直接受益。特别是对一些现金充裕的企业来说,银行更是会积极推销优惠贷款,以此换取存款或者企业现金管理业务。但银行这么做也仅仅是第一步,因为如果这些赔本吸收来的存款不用去赚钱,那么银行就将真的无钱可赚了。
这 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风险的高低不再会有统一的外部标准去衡量。这也是未来的监管趋势,就是风险的衡量从“标准法”向“内评法”过渡。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是,同一种业务A银行认为风险权重是100%,但B银行却认为是80%。后者比前者更加节约资本,因此也有更强的定价能力。这并不是监管厚此薄彼,而是银 行资源和风险管控能力差异的直接体现。
从目前国内市场的格局来看,资金成本低和风险识别能力强,似乎是不同银行的不同优势,并没有哪家银行能够在这两方面当中全面领先。所以,这个层面的竞争未来将更加残酷。最后一类银行则似乎还不存在,因为混业经营并未放开,银行也并非完全依赖市场手段争取客户。更有现实意义的类比可能是有的银行在个别领域建立起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以至于对手难以超越。只不过,中国市场之大这种鸿沟并非不可逾越,三五年重排座次是常有的事儿。
这是吃老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价格战打赢了再说。而要在价格战中取得胜利,那么底牌足够硬是关键。目前来看两家国有银行资金价格有优势的大银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恐怕会是短期内比较确定的趋势。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因为价格战基本上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除非能够将对手彻底打趴下,否则不具备长期贯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