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恒昌惠诚!

恒昌惠诚,恒以致远昌盛中华
首 页
发展历程
合作伙伴
恒昌利通 恒昌众鼎
行业资讯
关于惠诚
公司介绍 企业文化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课堂 > 市场观察 > 上市公司巨额闲募资金引发理财潮

上市公司巨额闲募资金引发理财潮

作者:恒昌小编

时间:2013-09-09 11:39:52

浏览量:707

来源:恒昌官网

摘要: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在上市公司圈内供销两旺。银行对公理财呈现规模增长,大量资金在手,愁在有钱无处投,这是许多购买对公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的共同特征,因此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参与到银行理财服务中来。对于如何看待上市公司理财热,业内人士看法不一。



 
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在上市公司圈内供销两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参与到银行理财服务中来。对于如何看待上市公司理财热,业内人士看法不一。
  
银行对公理财呈现规模增长
  
  上市银行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对公理财业务增长迅猛。
  
  某银行财报显示,上半年该行累计发行银行类理财产品约2.81万亿元。其中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业务收入为99.2亿元,同比增长11.6%;而对公理财业务收入68.68亿元,同比增长了43.4%,明显快于前者。该行表示,对公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是带动理财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起四大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对公理财业务收入增长更加显著。一股份制银行的公司理财产品销售收入达6.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6.96%,远高于个人委托理财收入69.85%的同比增幅。
  
  “由于资金来源庞大、客户群体优质、规模效应突出,对公理财业务对公司客户的开放,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来进行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数量不仅大幅增长,而且购买规模也急剧扩大。”相关人员表示。
  
  统计显示,2011年共有87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利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总投资额304.7亿元。2012年共有180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总投资额约428亿元。
  
  在2012年12月21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后,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要求》允许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如固定收益的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适当放宽资金用途,以便为上市公司留出空间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相关人员表示,2013年上市公司理财热情一直高涨,今年前5个月就有23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相关理财公告,涉及金额超过800亿元,已超过去年上市公司全年的理财数据。今年6月银行间资金较紧张的时期,又有上百家公司宣布购买理财产品。据其统计,仅6月26日一天,就有超过10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公告。
      
  大量资金在手,愁在有钱无处投,这是许多购买对公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的共同特征。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高市盈率、高溢价发行,在A股市场上募集到的资金远超其本身募资项目所需。”相关人员表示,上市公司的IPO超募资金以及利润沉淀资金是越来越多的公司进行银行理财的基础。
  
  证监会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A股新上市公司超募资金达3500多亿元,闲置的募集资金年均达3580亿元。到2011年底尚未使用的闲置募集资金多达4824亿元,形成了巨额资金沉淀。
  
  大量通过股市筹得资金的上市公司迷恋理财的另一个原因是实体经济不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许多公司不愿将全部红利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手持货币资金等待更好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机会,这样便形成了较大的净利润沉淀。
  
  相关人员表示,企业经营过程中始终会存在部分中、短期闲置资金,上市公司使用银行理财产品获得高于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在调结构、促转型的经济形势和收紧流动性的金融环境下,市场资金出现结构性不平衡,一些上市公司从中嗅到机遇,在高利益的驱动下实体企业‘不务正业’的现象渐趋严重,可能加剧产业空心化的风险。因此,如何正确引导上市公司用超募资金购买理财才是当务之急,一位券商分析师对此表示。


关键词标签: 公司 资金 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