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概念火热 P2P网贷业务存三大风险

“P2P网贷有两个底线是不能碰的,或者不能击穿的,一个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一个是非法集资。”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出席互联网大会时发表的演讲,再次点燃了行业内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概念火热有目共睹,但是其风险也在奔腾暗涌。特别是其中的主要业务之一P2P网贷,由于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让许多P2P网贷平台从线上转移至线下开展业务,甚至进行债权转让,触碰到非法集资的底线。
而另一方面,近期黑客对于网贷平台进行攻击,造成许多平台出现挤兑的现象。由于互联网金融本身以技术为支撑,在技术方面如果不过关,而对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安全和正常运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并且会长期影响投资人的信心,对平台的影响更加深远。
目前P2P网贷业务主要存在信用评估、业务监管、系统安全这三大风险。如果下一步不能很好地解决,则P2P网贷业务依然很难借着互联网金融的大势发展壮大。
信用评估的风险
从2010年开始,P2P网贷平台走的都是线上的信用评估,但是由于做不下去,半年之后几乎所有信用评估都走到线下。单纯依靠线上的数据进行信用评估是有门槛的,是经验积累和数据量的支撑。
恒昌对信用评估方面设立有风险控制机制。首先,恒昌将整个平台的风险损失控制在0.8%左右,极大程度的保证了出借人资金安全。从还款能力、信用历史、还款意愿、借款用途等多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核与评估;其次,恒昌为了确保理财客户的利益设计了风险保障金。针对发生逾期的借款人,由还款风险专用账户将当期所有违约借款人的全部逾期本息金额支付给出借人,降低了出借人资金风险;最后,恒昌设有三审五催体系,完美降低客户理财风险。
与国内不同的是,美国拥有成熟的信用体系,FICO机构会对个人进行信用评级。在美国,美国个人信用记录是对当事人在过去7至10年期间的财务信用给予评分等级的一份书面报告,这是个人资料的一部分。当购屋置产、添购家具、汽车等需要贷款时,银行会先查阅个人的信用记录,以决定是否贷款,就连就业谋职,有些公司也会查阅申请人的信用记录,作为审核录用的标准。
美国个人信用记录主要是由Equifax、Trans Union及Experian这三大信用调查机构负责管理、调查与审核的。在美国的平台只要跟三家机构进行对接,根据信用评级来定借款额度并进行借款。
目前国内的网贷平台要多做很多信用审核的步骤,这其中就存在很大风险。消息称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征信体系”,网贷平台方面也呼吁能够与央行的征信系统进行对接,更便捷地查询用户的征信报告。
业务层面的风险
P2P网贷平台原本是纯线上的一种信贷方式,而由于信用评估方面的问题,目前国内多数平台都将信用评估转移到线下。
而且线下的P2P根本上没有完全解决信用评估控制风险的问题,所以有些会涉及担保抵押业务。由于单纯线上信用贷款的风险过大,国内的网贷平台纷纷开始采取抵押贷款以及由担保公司进行担保。
P2P网贷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个人对个人的信贷方式,线上模式是在公开的互联网上运行,自然比较公开透明;线下在后台内网运行,则有可能涉及不透明的债权转让。现在的网贷平台要脱离线下业务,在国内风险评估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单纯凭借网络平台来发展业务还比较难以实现。
互联网金融领域缺乏机构监管,使得这个行业一直险象环生。就P2P网贷行业来讲,一些不正规的平台跑路,在行业中借款人的跑路也极为常见。
此外,由于制度和监管一直处于缺失阶段,许多公司开始以线上为幌子,其他业务均在线下发展,这方面或涉及非法集资等法律问题。
目前我国在金融的法律都是基于传统金融而制定,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法律需要界定的还有市场准入的明确、资金流动与退出的规则,从而建立统一标准的互联网金融交易监管体系等方面。
系统安全性的风险
由于缺乏监管,在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没有真正的技术门槛要求来对网贷行业进行规范。病毒以及黑客高手对网站的攻击,很容易引起交易主体的资金损失以及平台的正常运营。
大量互联网金融公司本身以业务为重,没有太多的互联网技术精英进行系统维护,在系统的技术和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为了应对技术风险,国家需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提高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设计水平,有足够的防御黑客能力,防止这种技术类问题的不断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