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财富管理产品隐形“猫腻”有哪些?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财富管理领域的迅速扩张更是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直接表现。恒昌专家指出,当前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弥散在金融的各个领域,银行财富管理产品的革新更使得市场竞争白热化。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财富管理领域的迅速扩张更是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直接表现。恒昌专家指出,当前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弥散在金融的各个领域,银行财富管理产品的革新更使得市场竞争白热化。那么,对产品模式日益多样化的银行产品你有多少了解呢?

恒昌专家表示,想要获得最大化的增值额,客户必须了解财富管理产品或模式中的“猫腻”。只有把隐形的损失消灭在准备期还能真正的拿到“足分量”的财富增值额。下面与恒昌专家一起来了解银行财富管理产品的隐形“猫腻”有哪些吧!
据统计,多数客户购买银行产品后收到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明显不符,且之间的差距无从得知。恒昌专家指出,银行财富管理产品的利率“猫腻”多在募集期和到期日两个时间段。
募集期是指银行财富管理产品发布的时段,实际上是指银行产品从公布到开始进入收益阶段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银行财富管理产品的募集期是3-10天,在此期间客户的收益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而不按产品的规定收益计算。
到期日是指财富管理产品的到期日,但客户资金的到账时间还需1-4天,因为银行在此时间段需要对客户的资金和产品模式进行整理。所以,在整理期内,客户的收益是不计算在内的。
也就是说,客户在购买银行财富管理产品时隐藏着潜在“猫腻”,所以,想要缩小收益损失一定要提前了解银行产品的时间节点,这样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关键词标签:
银行财富管理,到期日,募集期








